一,活性炭吸附净化装置:
箱体材料:PP(聚丙烯)板材,PPS阻燃板材,碳钢,不锈钢等。
处理流程:
废气——初效过滤棉——活性炭床吸附——洁净空气
1,废气经抽风机作用,被引入净化箱进风段,
2,经过初效过滤棉均匀扩散气流(同时初效过滤棉能有效隔离水蒸气和气体中的大颗粒物),
1,进入到箱体处理段,废气经过两层或多层炭床(可填颗粒状活性炭或蜂窝状活性炭或活性炭纤维)吸附后通过出风口排放,净化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排放标准,且能达到 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排放要求。
种:填颗粒状活性炭。
活性炭又称活性炭黑。是黑色粉末状或颗粒状的无定形碳。活性炭主成分除了碳以外还有氧、氢等元素。活性炭在结构上由于微晶碳是不规则排列,在交叉连接之间有细孔,在活化时会产生碳组织缺陷,因此它是一种多孔碳,堆积密度低,比表面积大。活性炭的成品有粉末炭、造粒炭与破碎炭。活性炭是一种主要由含碳材料制成的外观呈黑色,内部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一类微晶质碳素材料。活性炭材料中有大量肉眼看不见的微孔,1克活性炭材料中微孔,将其展开后表面积可高达800-1500平方米,特殊用途的更高。也就是说,在一个米粒大小的活性炭颗粒中,微孔的内表面积可能相当于一个客厅面积的大小。正是这些高度发达,如人体毛细血管般的孔隙结构,使活性炭拥有了优良的吸附性能。
主要有煤质活性炭、木质活性炭、果壳活性炭。
——以煤为原料制造的活性炭通常采用水蒸气或二氧化碳气体活化,产品的形状以颗粒状为主,其孔径分布以微孔居多,更适合于液相吸附和气相中分子量和分子直径较小的物质。其优点是生产成本相对较低;
——以木屑为原料制造的活性炭通常采取化学法活化,产品的形状以粉状为主,其孔径分布可通过调节化学活化剂的配比来进行控制,比较灵活,既可以制造出孔径分布以微孔居多的产品也可制造出孔径分布中孔(过渡孔)占较大比例的产品,比较适合于吸附液相中分子量和分子直径较大的物质;
——以果壳类为原料制造的活性炭通常采取水蒸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活化,产品的形状以颗粒状为主,由于其特殊材质的因素,其孔径分布介于上述两类活性炭之间,吸附性能优良,因此其应用范围更为广泛。
活性炭 主要的性能是吸附性,它与活性炭的孔隙结构有关。微孔的比表面积和比容积均很大。因此,微孔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活性炭的吸附能力。在固体活性炭的表面,主要发生两种方式的吸附,即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化学吸附是单分子层吸附,可以除去废水和废气中的极性污染物以及一些金属离子。物理吸附能够形成多分子层吸附,能有效地吸附废水和废气中的有机污染物。当某一吸附质与吸附剂的表面接触时,究竟是发生物理吸附还是发生化学吸附,取决于吸附剂的表面活性、吸附质的性质、温度和其他因素。
第二种,蜂窝活性炭吸附装置净化原理
利用活性炭多微孔的吸附特性吸附有机废气是一种 有效的工业处理手段。使用特殊成型的蜂窝状活性炭作为吸附材料是利用活性炭多微孔的吸附特性。活性炭是许多具有吸附性能的碳基物质的总称,其经过活化处理后,比表面积一般可达700-1000m2/g,具有优异和广泛的吸附能力。活性炭还是一种非极性吸附剂,具有疏水性和亲有机物的性质,它能吸附绝大部分有机气体,如苯类等以及恶臭物质。同时由于活性炭的孔径范围宽,即使对一些极性吸附质和一些特大分子的有机物质仍表现出它优良的吸附能力,如在SO2、NOX、Cl2、H2S、CO2等有害气体的治理中。我公司选用的优质蜂窝状活性炭具有性能稳定、抗腐蚀和耐高速气流冲击的优点,用其对有机废气进行吸附可使净化效率高达90%。由于活性炭具有饱和性,需定期更换。有机废气和臭味活性炭吸附箱对于浓度低于1000mg/m3的废气净化后达到《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排放标准,且能达到 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排放要求。
蜂窝状活性炭采用优质活性炭粉做原料,经特殊工艺制成密集蜂窝状活性炭空心块,是活性炭的升级换代产品,用途广泛,品种多样,以高效、廉价和简便易行在治理工业废气,净化空气的材料中 优质的产品。
一、产品特点
该产品具有优良的吸附性能,其结构为多孔形蜂窝状,具有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高表面活性,高吸附容量等优点;其风阻系数更小,吸附容量更大,设备能耗更低,运行成本更廉,解吸脱附更容易,性能价格远远优于活性炭颗粒或活性炭纤维,更适合大排量,低浓度的的废气净化设备选用。
内容申明:中华标准件网为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中华标准件网 (含网站、客户端等)所展示的商品的标题、价格、 详情等信息内容系由商家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均由商家负责。中华标准件网 提醒您购买商品前注意谨慎核实,如您对商品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任何信息有任何疑问的 ,请在购买前与商家沟通确认;如您发现商铺内有任何违法/侵权信息,请立即向中华标准件网举报并提供有效线索。